中國環保到了預警時代
|
發布時間:2014.08.15 瀏覽次數: |
|
——林宣雄(寫于2007年7月) |
摘要:中國環境到了極其嚴峻的時刻,已經臨界進入了預警時代。10年內,如果對確定的中國環保高危城市、河流等,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并采取得當措施,不出環境污染大事,就是中國的大幸,就能保住中國的穩定,保住國際環境的穩定,保住經濟的持續發展,保住中國的經濟。換言之,10年內如果把預警工作做好了,使得環境惡化“重癥”城市或流域不出大問題,就是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否則就是完全相反的結果。 關鍵詞:中國環境;環境恐慌;環境預警;預警時代;穩定可持續發展
狼煙四起,炮火連天,哀鴻遍野,.......,這是家園遭遇外夷入侵、百姓四處逃難的情景。狼煙為警,逃難為生;家國破碎,生靈涂炭,這是古代戰爭留給人類痛苦的記憶。 時輪轉到21世紀全球化的今天,人類文明達到了空前的地步,科技、工業高度發達,天下富庶,人類拜現代文明所賜,錦衣鼎食,而大自然卻蒙受現代文明所戮,遍體鱗傷,人類在發展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在吟唱著環境生態惡化的哀歌。人口超載,天庭發怒,洪魔肆虐,寰球水荒,海嘯連天,疫情蔓延,戰火不斷,大漠孤煙,......,“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毀滅人類及一切文明的環境災難、生態末日離我們愈來愈近了。 在改革開放中蘇醒并高擎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旗幟的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速度追趕著人類的文明。世界工廠,全球紅色風暴,GDP位次坐四望三,中國改革開放20年的驚世之作,舉世驚駭,贊賞的、妒嫉的、懷疑的、遏阻的,無不拭目以待。另一方面,經濟長期高速發展累積的環境欠賬也越來越嚴重,我國的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3強,我國的沙化及強沙化趨勢土地面積達45.3億畝,占國土面積1/3弱。上世紀末三件環境突變災難(第一件環境災難:1996年黃河斷流266天,第二件環境災難:1998年全國洪水泛濫,第三件環境災難:2000年全國頻繁的沙塵暴)震動中央,本世紀2005年末松花江污染事件驚動世界,今年的江蘇無錫水慌事件(城市飲用自來水有異味,舉市喝瓶裝水)更是撼動國人。不僅如此,繼松花江污染事件之后,接連又發生了廣東北江污染、黔桂跨省流域污染、黃河污染、湘江污染、贛江污染,使2006年成為中國流域多事之年。無獨有偶,繼江蘇無錫水慌事件之后又發生了江蘇沭陽水慌事件,20萬居民沒水喝。這些污染事件在中國老百姓中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恐慌。從宏觀層面來看,我國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高達2800多個億;全球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中國占了16個;世界銀行中國污染報告稱,中國每年約有75萬人由于空氣污染而早亡。氣候惡化給中國帶來可怕后果,上海將被水淹,西藏的冰川會消融不見,糧食產量急劇下降,各種傳染病大面積爆發。很多國際觀察家認為,環保問題將是中國****的不穩定因素。 這些數據和征兆說明,中國迎來了環境災難高發期。如果我們現在不采取非常的、堅決的措施,10年內,中國將面臨“狼煙四起”、“哀鴻遍野”的環境災難,其規模、其頻度、其嚴重性將史無前例,將毀掉中國的經濟、中國的改革開放,乃至毀掉我們的家園、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后代。 外夷來,狼煙起,這是見敵報警。報警被動,因為禍難已來,只有逃生,逃生也不見得保得了性命。如果早早探知外敵企圖,不失時機的告誡人們提高警惕,采取一切措施,及時加固城池,御敵于城門之外或敵國疆土之內,這樣不但可暫時使城池無損,百姓性命無憂,更可以贏得機會從此強軍富民,從而完全免除戰禍。這是見兆預警,主動御敵。預警為上,報警為中,而如果毫無警戒應變,只能落得個被屠戮的命運。 中國的環保形勢極其嚴峻,治理當然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下大力氣,并且長久堅持不懈,干它個50年(第一個10年用來向人口開戰,上第一個臺階,實現人口規模和數量的零增長;第二個10年用來向能源消耗開戰,上第二個臺階,實現能源消耗的零增長;接下來的30年用來向環境生態惡化開戰,上第三個臺階,實現環境生態惡化的零增長。),這是可持續發展研究既定的戰略,但是面對中國的環境現狀,我們更要做好預警工作,預警對象選擇、全新的預警方法研究和創新的預警模型建立,是上至中央決策,中至環境管理、行政保障、財政支持,下至橫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多學科綜合研究、實際具體實施等需上中下完全貫通的大急務、大動作,不可稍怠,因為中國的環保已經臨界進入了預警時代。這是中國環保的總形勢、真現狀。如果不這樣去認識,去動作,10年內,中國的環保將災難頻仍,狼煙四起,民不聊生,中國和中國經濟將毀于一旦。正如一個重癥心臟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要不斷給他(她)發出預警信息和禁令,并施之以系列措施(“預警”如季節告誡,早晚告誡等等;“禁令”如不許激動,不許急跑,不許上山,不許打獵等等;“措施”如外出有伴,出差有藥等等。),這樣才可以確保在徹底治好他(她)心臟病之前,不意外死亡或出意外。對于其他重癥病人的治療也是一樣,必須不失時機地發出預警、禁令,并輔之以預防措施,否則便會死人,盡管本可以救活。從重癥病人的治療推及環保,試想20年的經濟發展和對環保的忽視,累積了多少環保高危的城市、污染嚴重的河流和由各種危險物形成的“定時炸彈”,因而10年內,如果對確定的中國環保高危城市、河流等,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并采取得當措施,不出環境污染大事,就是中國的大幸,就能保住中國的穩定,保住國際環境的穩定,保住經濟的持續發展,保住中國的經濟。換言之,10年內,如果把預警工作做好了,使得環境惡化“重癥”城市或流域不出大問題,就是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否則就是完全相反的結果。 “中國環保到了預警時代”。 這是一個命題。從性質上來說,這是一個關于社會的命題;從主題上來說,這是一個關于環保的命題。這樣主題這樣性質的命題,是大命題,觸及了中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具有面向主題的重大社會后果。 命題正確,認真去解決,命題后果就不會出現。命題正確,不認真去解決,命題后果就會出現。 我們也可以假定命題不正確,這樣也就無需去解決命題所涉及的問題,那么,如果10年后出現了命題之后果,天下又有誰能為之負責呢?! 所以我們要有結論。 這是一個真命題,不是一個假命題;因而這是一個真判斷,不是一個假判斷。 這是對大勢的判斷,這是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治理可除根,但不解當前燃眉之急,因而預警是必要的,也是中國環保走到今天的必然。治理加預警,方可保中國太平;預警又治理,方可保中國不出事。 象無錫水慌事件,如果預警了,并采取諸如減排、注入長江水、生化處理等措施,那么兩個億的直接經濟損失和無形的長期損失不就都可以避免或大大弱化了嗎,預警真是花小錢辦急事,何樂而不為呢。相反,如果不選出重危城市作為預警對象,無警而禍至,那么再出現10個8個如無錫那樣的水慌事件,那中國老百姓受得了嗎?!中國政府受得了嗎?!中國受得了嗎?!世界受得了嗎?! “中國高危城市環境恐慌性事件預警及對策”,“敏感水源水域水慌事件預警及減排方案”,“影響國家經濟命脈的環境恐慌性事件預警和預防”,“影響周邊國家安全的環境恐慌性事件預警及預防”,“引發國際輿論關注的重大環境事件預警及預防”,等等,等等,應該成為當今中國研究的熱門和焦點。 怎么預警呢?這不是一個純學術問題,但有技術活。預警是融天文、水文、環境監測、環境管理、歷史經驗數據比對、建模仿真、診斷、預測、數據挖掘、地理地貌學等為一體的復雜技術社會活動,有點類似天氣預報,但又更復雜。應該說,預警不是新名詞,在很多領域已有許多應用,但環境預警是個新東西,國外也沒有成功經驗可循、成熟技術可鑒、現成產品可用,而且這里所講的預警是戰略層面上的預警,是決策層面上的預警,當然也是管理層面上的預警,而根本不是純粹技術層面上的預警,因此中國人要自己大膽摸索出一條路子。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中國人一定可以借助經濟發展之力、環境災難之苦為人類摸索出一條環境預警的可行之路,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作出自己特殊的貢獻。 經濟大國解決了環保問題,便能成為經濟強國,中國在環保問題上的成功具有世界借鑒意義。中國如能過今后10年這個坎,環保不出大事,中國便能從現在的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屆時中國不但是中國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那么中國將令人稱羨地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中國環保真的到了預警時代。對中國來說,這是“歷史的機遇”,嚴峻的挑戰。中國人只能抓住這個“機遇”,接受這個挑戰。如果挑戰失敗,中國人就不具備地球人的資格!形勢啊,嚴峻呵! 如果認可這樣一個判斷,我們可以說,中國的環保走過了一個呼吁時代,現在臨界進入了一個預警時代,將來定會迎來一個真正治理的時代,自然,恢復時代便有期可預,而50年或更長一點時間后的和諧時代便能讓中國人乃至全世界的人受益、享用。 一個時代的到來是必然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并自覺進入即將到來的時代,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完成時代賦予的任務,就能為順利跨入下一個時代奠定應有的基礎。 環境災難都因循由漸變至突變這樣的規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們人類只有依據這樣的認識行事,才能達致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漸變的環境里,如果對于這漸變的過程過于麻木,就將給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突變的災難,我們必須用科技精確測量這種變化,并不失時機地發出預警信息,用心靈的呼喚警醒現實的人們,用我們全部的意識和智力來守護我們自己的家園,才能避免人類文明的消失。 2007年10月19日發表于《科學時報》 參考文獻: 1. 林宣雄,“21世紀的中國呼喚第三種文明”,中國環境報,2000年7月 2. 陸新元,“《國家環境監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中國環境報,2001年5月 3. 林宣雄,“污染源在線監控,何去何從?”,中國環境報,2003年8月 林宣雄等,“數字環保實用技術與方法”,中國科學出版社,待出 | |
|